2022年第十二届“中国电子文件管理论坛”举办

4月16日,由中国人民大学电子文件管理研究中心、信息资源管理学院主办的第十二届“中国电子文件管理论坛”举办。论坛的主题为“深耕内容——电子文件管理深化与服务升级”。中国人民大学原常务副校长、一级教授冯惠玲,国家档案局副局长、中央档案馆副馆长解津伟,国家电子文件管理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副主任张春起,国家密码管理局信息中心副主任童新海,国家档案局档案馆(室)业务指导司副司长丁德胜,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副主任、中国科学院档案馆馆长潘亚男,中国人民大学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张斌,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院长刘越男等参加会议。冯惠玲代表论坛主办方致欢迎辞。她表示,现阶段,信息化的显著特征是数据赋能,将数字信息嵌入数字政府、数字文化、智慧城市、数字乡村、数字生活等方面,追求信息世界与物理世界的统一融合。在此过程中,信息作为活的要素参与和赋能数字社会。数据化管理是深耕内容的基本路径,涉及数据的覆盖面和连接度。我们需要大幅提升文件对于数字业务的贡献度和资源价值,深度参与数字社会的运行,成为激活和支撑数字政府、数字经济、数字生活的资源要素。解津伟代表国家档案局、中央档案馆对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(原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)建院70周年表示祝贺,向学院长期以来对国家档案局工作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。他表示,近年来,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迭代,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生活方式向全面数字化方向转型,电子文件作为数字社会最主要的信息记录和传播载体,怎样才能管好、用好,需要档案部门深入思考。各级档案部门在实践探索层面、高校的专家学者在理论研究层面都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与成果。随着档案工作全面数字化转型升级,档案工作也面临更加复杂的环境、更加模糊的边界、更加多元的需求、更加丰富的场景、更加多样的角色,但同时也必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。对此,我们必须围绕中心,服务大局,聚焦档案工作的重点、难点、痛点问题和档案部门的现实需求,进一步加强对电子文件管理方式、方法与服务模式的研究。张春起表示,党的十八大以来,国家电子文件管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和长足进步。电子文件管理体制机制逐步健全,法规制度和标准体系日益完善,科技和产业支撑初具规模,电子文件在重要领域普遍应用,社会影响力持续提升。一是助力党政机关数字转型。规范党政机关电子文件管理,推动电子公文管理系统广泛部署应用;二是助力数字经济健康发展。推进电子发票、电子票据等经济领域电子文件的规范管理和应用,实现市场交易便利化;三是助力数字社会加快建设。聚焦教育、医疗等民生重点领域,推动电子学籍、电子病历等电子文件应用。数字时代,数据资源已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,电子文件作为国家和社会各领域重要数据资源的基本载体,深耕内容已经成为充分发挥和提升电子文件价值的必然选择。来自国家电子文件管理主管部门与国家档案局的有关领导,福建省档案馆、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、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/中国科学院档案馆、中国人民大学、上海大学、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、上海鸿翼软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机关企事业单位、学术机构和行业领先单位的专家学者做主题发言,分享电子文件管理在单轨制拓展与数据化转型进程中的理论和实践。400多名代表汇聚云端,共同探讨在电子文件管理与数据管理深度融合的背景下,如何通过深耕内容实现电子文件与档案资源的价值转化和业务赋能,推动电子文件的单轨制拓展和数据化转型。 

相关产品
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