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月27日,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正式开幕,这个聚焦科技的论坛,也设置了更多与人工智能有关的内容。《新闻1+1》连线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教授黄民烈、中国政法大学数据法治研究院教授张凌寒,带来分析解读。
中国政法大学数据法治研究院教授 张凌寒:实际上我们在监管法律法规的制定当中,已经充分考虑到了AI的风险问题。在去年9月,我国颁布了《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》,其中就把人工智能的风险划分为两类——内生风险和应用风险,实际上就是AI的技术风险和滥用风险。对于内生风险的治理,我们提出的原则是“以技治技”,用技术来治理技术。人工智能的技术,在进行研发和部署的阶段,就要去充分进行测评,进行价值的对齐,并且去进行持续的运行监控。对于应用的风险,其实我们不光要关注对于AI的法律治理和监管,与AI相关的一些产业的法律也要充分去制定和考量,比如说像自动驾驶、智慧医疗、AI陪伴等等,充分地去做一个全面的规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