服务零售进化论:线上化、标准化正在重构万亿市场

一个工作日的上午,我在上海环球港4楼的24/7 FITNESS ,见到这家新锐的智能连锁健身房的品牌运营执行董事金鑫。他穿得很运动,一开口,就把我带入了一个彻底不同于传统健身房的运营世界。

“我们的月付费用户收入占比达到80%,连续12个月的完约率常年保持在97%以上。”金鑫说,这是24/7 FITNESS近几年打破健身行业预付、推销、运营不透明等桎梏,走出的新路径。

另一位对“服务线上化”有深刻理解的,是(中田健身)中田集团董事会成员何晓颖。她描述了中田健身十多年的线上探索路,“我们最早就是在大众点评上做团购起家,到如今,全国300多家线下健身工作室,实现100%线上化运营。”何晓颖所代表的,是城市年轻用户对效率、信赖和便利的新期待。

实际上,从24/7 FITNESS 的智能健身门禁和AI防尾随门店安全管理体系,到中田健身推行的教练线上曝光、课程数字化操作系统,一种全新的服务零售语境,正席卷整个健身行业。

而在中国,从陆家嘴的白领,到拉萨的藏药浴顾客,都置身其中。这背后,是正在发生的“服务业零售化”与“消费体验数字化”的深刻变革。

跑路赔,引入信任红利
近两年,普通消费者对健身房的典型印象往往带着些许谨慎甚至焦虑:销售长时间死缠烂打、一次性预付数千元、频繁更换教练,最怕的还是哪天门店突然关门跑路,会员卡余额打了水漂——这一场景,不止一次登上热搜。对许多人来说,办健身卡不是生活方式的开始,而更像是一场带着不安预期的“赌博”。

24/7 FITNESS 品牌运营执行董事金鑫说,从2018年创业开始,这家24小时自助健身品牌就试图打破行业“重销售、轻服务”的旧格局,转向了“高透明度+用户信任+技术驱动”的新运营方式。

他们率先推行包月付费制,用户自由选择是否续订,不必一次性充钱,资本风险小,自主权更大。更重要的是,在与美团展开深度合作后,24/7 FITNESS 正式加入“跑路赔”服务——若门店出现无法履约或突然闭店,用户未消费的金额将由美团按规则赔付消费者。

“健身行业的核心问题从来不是价格,而是信任。”金鑫强调。“跑路赔”产品背后的真正逻辑,是对消费者安全感的重建,是用透明、公平的交易条款,让人们在选择健身生活方式时少一份顾虑、多一份坚定。

“我们80%以上用户选择按月续费,有超过97%的完约率。”金鑫笑着说。

这套逻辑,也同样被中田健身采纳并深度实践。作为第一批“跑路赔”合作商家,中田健身也通过在美团平台线上化明确了承诺标准,“很多客户看到‘跑路赔’三个字,第一句话就是:你们是不是不会跑路?我们会顺势把中田的故事讲给他们听。”中田集团董事会成员何晓颖分享说,“就因为这三个字,就建立起消费者对我们的第一步信任,这很宝贵。”

在服务行业里,品牌信誉长在用户的言谈之中。“跑路赔”三个字不是口号,是借由产品带来的保障,仅是激活口碑传播与长效信任的一环。更深层的转变,是从“被动防御”转向“主动透明”的经营哲学。“用户不再担心钱花出去了人找不到,而是更多在考虑自己能否坚持。”金鑫补充道。

从“卖卡”变“卖信任”,从一次性预收变成长陪伴共识,中国健身品牌正在用技术与透明构建更成熟的用户关系模型。而在消费者的眼中,这或许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:健身不再是冒险,而是值得投资的生活方式。

助推服务行业线上化,健身走在前列
过去十年,中国消费主战场从商品零售走向服务零售。而在刚刚举办的“2025服务零售产业大会”上,美团核心本地商业CEO王莆中给出了一组振奋人心的数据:当前中国服务零售线上化率仅9%,但市场潜力巨大,预计到2030年,这一比例将增至25%,催生至少300个千店品牌。

而健身行业,正是与消费者生活息息相关的重点赛道之一。

“我们上了所有金牌教练的照片、资质和用户评价。现在客户来私教课,往往是指定教练打电话来的。”何晓颖透露说,现在大约三分之二的用户都是通过美团等平台的线上流量转化而来。

通过点评、销量、星级、高频好评,健身工作室这门原来隐藏在办公楼里的生意,正成为真正意义上的“线上可被搜索、可被比较、可被信任”的零售供给。

实际上,这本质上来源于一个正在演化的趋势:服务场景和人最小单位的数字化。供给和技艺,以前在“你得认识人”这个范围内流通;现在既要“看得见”也要“评得了”,最终“买得动”。

“我们要做服务零售行业线上化的小帮手。”王莆中在演讲中多次提到,美团所做的不仅是撮合订单,更是通过 AI、数字员工、商家经营助手等手段,重构整个行业的经营结构。

据了解,24/7 FITNESS门店已全面接入了美团平台的线上系统和支付机制,还配备了人脸识别AI门禁系统,许多入场流程已完全无人化。未来,他们还计划联合美团AI团队开展教练培训、排班辅助、数据客服等多种技术合作。

“我们目前还没上线AI数据运营,但已经在跟美团程序对接。”金鑫透露,未来随着全面上线,可能让人和训练之间的匹配逻辑变得更为精准与个性化。

而中田健身,更是在教练管理、客诉渠道、课程更新、价格分级等方面极致线上化,员工及用户皆通过美团和自身系统链接高频互动。

“今天不在平台上评价的服务,就好像不存在一样。”何晓颖坦言,有时候,一条认真写的五星好评比什么推广都强。

从生意模式到生活习惯,真正的服务零售对决开始
“我们的用户主要是25-35岁的年轻人,他们希望健身成为生活常态。”何晓颖的这句话,或许道出了所有品牌在服务零售市场中真正争夺的——生活方式入口。

正因如此,美团在服务零售这盘棋上押注“AI助手+本地供给+用户需求洞察”,甚至动用了直营团队深入中低线市场发掘“品质生活”品牌。这种方式已经在陶艺、采耳、洗浴业态中试验,同时也逐步推向健身领域。

让我们把视野再拉远一点。仅以上海为例,美团数据显示,在陆家嘴30分钟车程半径内,聚集了超过15万家服务零售门店、1万多个自助设备、每日8万多笔实时服务订单——健身,只是其中星星点点的一个入口。

在这样的生态中,24/7 FITNESS的很多年客单价5400多元,看似高端,却因“灵活月付”模式而亲民;中田健身的客户主要集中在写字楼周边,85%的门店都没有招牌,却能做到三百多家连锁的体量,靠的正是用户“点对点”的在线交易和体验叠加。

这是中国服务零售与消费革命的真正样貌:不是“商品电商”的重新排列,而是“关系数字化”的根本重构。

确实,月付制、AI助手、“跑路赔”、用户评教练、远程排班,每一个词听起来都不是“传统健身”的关键词。

正如24/7 FITNESS选择做一个“智能时代的健身空间”,不仅在上海浦东,也在新加坡、中国香港、中国台北铺开脚步。而中田健身的愿景,不是要做最大的健身品牌,而是“做社区生活方式便利店”。

实际上,服务行业的变革,从不是硬件设施之争,而是信任机制与交易效率的革命。最终,绑定用户的不是商品,而是一种设计得极高明、极人性化且透明的“生活契约”。

“我们不想卖卡,我们想做信任。”金鑫强调说。每一位刷脸进门、甚至在凌晨2点照样能练出一身汗的用户,正是这种共识的最好注脚。

这或许正是未来服务零售的根本逻辑:交易变得像微信对话一样自然便捷,品质像朋友圈照片一样真实,而信任,就藏在你不经意打开的那盏灯里——它不问输入,只欢迎来者。

 

相关产品
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