义乌再进化(上):第六代市场,一场数字升维实验

说起全球商贸枢纽,你会想起哪座城市?
首先跳出来的答案大概有,黑海和地中海间唯一的交通要冲、亚欧大陆自然分界线伊斯坦布尔,凭借陆海空立体交通网络一跃而起的迪拜,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全球贸易中转站新加坡,以及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义乌。
义乌能和这些城市并列,本身就是一种奇迹。
四十多年前,义乌还只是浙江中部的一个贫困县,“七山二水一分田”,不沿海也不靠边,自然资源匮乏,交通不便。彼时,它以鸡毛换糖的朴素贸易形式开启商业萌芽,靠小商品交易慢慢积累起原始资本。
从简陋的路边摊到初具规模的小商品市场,再到国际化超级商贸综合体,能吃苦、有头脑的义乌人,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大胆探索。
数据是直观而惊人的。当下的义乌,汇集了多达210万种商品,每天有超3000万件快递发往全球各地,涵盖日用消费品全链条。“卖全球、买全球”的义乌,一头连着全球230多个国家和地区,一头连着210多万家“中国制造”企业。
以至于,“义乌”二字早已不只是简单的地名,它还可以是形容词,被人们用来形容一座商贸市场的繁华,抑或供应链网络之灵活、高效。
但义乌从来不会满足。

义乌全球数贸中心。本文图片均由义乌市委宣传部提供
当义乌全球数贸中心迎来开业,第六代市场揭开面纱,义乌又站在了数字化贸易的全新起点上,正在开启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实验。相比过往形态,“义乌6.0版”构建了以AI技术为赋能工具、以数字贸易为支撑的全新未来市场,以数字化、全球化、品牌化赋能贸易,实现了从“被动采购”到“需求主导”的供应链重塑。
义乌还是那个义乌,但义乌又不再是那个义乌了。
这场宏大的数字升维实验,不仅关乎义乌自身的城市转型升级,更将为中国乃至全球贸易发展提供新的范式和路径。
义乌,由1.0到6.0
为什么要再次关注义乌?因为一个大动作。
10月14日,义乌第六代市场的核心项目——全球数贸中心开门迎客。这个超级商贸综合体位于现有义乌国际商贸城的东侧,酝酿数年后拔地而起,集结了数字贸易、国际会展、商务办公、智慧物流、生活服务等多重功能于一体。
很难想象,谢高华如果还在世,看到这一幕会作何感想。
1982年,义乌还是浙江中部山区的农业小县,许多农民开始在街边摆摊,但这一行为在当时并不被允许,政府甚至还专门设有“打击投机倒把办公室”。
新上任义乌县委书记的谢高华,在调研后发现,农民通过售卖小商品谋生和致富,不应该视为违法。于是他力排众议,果断开放义乌第一代小商品市场,也就是最早的马路市场,义乌也从此走上“兴商建县”的道路。
很快,义乌的个体工商户数量在1984年底突破1万。义乌也开启了第二代市场,也就是摊位市场的探索,全部采用水泥地面,水泥板固定摊位,排列有序。
第三代市场则采用永久性钢筋混凝土棚架,石棉钢瓦盖顶,也被称为“棚架市场”。1986年,义乌市场成交额首破1亿元。
1992年2月,义乌再次“腾笼换鸟”,第四代小商品市场——篁园市场投入试营业。篁园市场是义乌首个大型室内市场,拥有1.5万余个摊位,经营日用百货、针棉、线带、鞋类等商品。1994年,市场成交额首破100亿元。
义乌的量变一直在持续。2001年,义乌第五代市场——义乌国际商贸城破土动工,次年商贸城一区投入使用。此后十年内,商贸城经历了数次规模增长,从二区、三区,一直开到了2011年投用的五区。
此次投用的第六代市场,可谓十四年磨一剑。这是义乌市场的第六次量变,更是第一次真正的质变。第六代市场不仅是义乌国际商贸城在物理空间上的扩展,更是义乌由传统商贸迈向数字贸易跃迁的重要标志。
之所以这么说,要从义乌第六代市场的内在逻辑说起。
更好逛的义乌
一方面,义乌第六代市场在形态上仍大致保留了商品市场的架构,但更现代、更宽敞,也更好逛。“我早就期待去那里(第六代市场)了,去年报名之前,我几个晚上都没睡好,一直惦记着这个事。”千石饰品主理人黄燕华告诉澎湃新闻(www.thepaper.cn)。
她到义乌已经二十多年了,一开始是帮亲戚家卖货,2011年之后开始自己开店。刚开始只是一个9平方米的小店面,自己做点简单的原创饰品,现在已经做到上万种饰品。“我在六代市场的店面有60个平方,比现在的大多了,而且我觉得六代市场更年轻化,00后一定会喜欢逛那里。”
福多拉饰品老板孙灵娟也有同感。“之前商贸城是以批发为主,零售相对不多,但六代市场给人的感觉很不一样,很好逛,年轻人会爱上这里的。”
孙灵娟是福建霞浦人,到义乌闯荡快十年了。她对饰品颇有研究,对产品有清晰的定位,比如原创风、轻奢风、中国风等。在她的计划里,在商贸城的商铺继续保留,在全球数贸中心的店铺主打中高端的个性产品,形成“错位配合”。
不知不觉,义乌的货盘正在发生结构性的变化。如果没有跟上趋势,很可能会被未来的市场淘汰。消费分化是大趋势。无论国内还是海外,一个大客户的订单,正在被分解成无数个完全不同的碎片化订单。
供大于求的时代,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显著增加,全球数贸中心正是一个试验场。“像普通的、市场流通比较大的产品就不去放了,新市场放一些更专业,辨识度更高的产品。”艾博睿品牌总经理陈嘉佳表示。

全球数贸中心内的AI体验馆。
糖唐堂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负责人黄子轩,开业前一直忙着在全球数贸中心的新商铺里整理和陈列货物。在他看来,新商铺不是传统的摊位,而是一个集展示、体验、洽谈、直播于一体的新型商业空间。
黄子轩是一名义乌的“创二代”,2021年全面接手了父母的产业。他并不满足于固守上一辈所经营的饰品、纺织品等传统产品,而是积极拥抱AI应用等新业态,尽管他自己学的是工商管理。
2023年,他成立了一家专门做AI应用的子公司,利用公司在具体行业门类中积累的经验和资源,将技术深度介入垂直行业的经营中。“这套AI应用系统技术已经比较成熟,我们相当于是给同类型的企业完成了技术输出。”黄子轩告诉澎湃新闻。
消费者也可以体验这套系统。在新店铺的核心位置,黄子轩设置了一个交互式终端。“顾客可以现场通过AI工具进行自由创作设计,比如调整元素、更换配色,定制化生成他们想要的款式,然后我们进行定制生产。”
迎来质变
澎湃新闻记者从义乌市获悉,在全球数贸中心,新生代商户,也就是像黄子轩这样的“创二代”甚至“创三代”,占比过半,已是主力军。对新潮感、科技感、体验感的极致追求,是他们的普遍共识。
这些新生代商户大多接受过良好的教育,有着开阔的视野和创新的思维,善于打造具有独特竞争力的商品。他们也善于利用社交媒体、直播带货等新兴渠道,拓展销售市场,提升品牌影响力。
因此,他们对于数字化、智能化手段往往有着强烈需求。而义乌第六代市场的重要特征,正在于此。
黄燕华掏出手机,给澎湃新闻记者展示了一款义乌官方开发的一款软件,免费提供各个商户使用,包含了多个AI功能。“你看这个翻译功能,国外客户对着说什么,我这上面就可以实时翻译出来,不光英语,还有阿拉伯语这样的小语种,非常方便。”
还有AI名片,带有视频功能,商户可以用多种语言进行自我介绍。AI导航则收录了第六代市场所有商户的详细信息,让商户之间的来往变得颇为便捷。

义乌全球数贸中心内部。
孙灵娟对全球数贸中心的“高级感”也颇为期待。“之前就听说,数贸中心会配置AI应用和数贸港,我们录一段中文,软件就可以帮我们替换为多个国家的语言,而且还可以一键生成产品宣传片,这对我们拓展海外业务帮助很大。”
在黄子轩看来,第六代市场不仅有国际化的潮流外观、便捷的硬件配套,还有市场方提供的跨境业务支持,以及面向未来的数字贸易信号资源。“我觉得第六代市场会是我们拓展高端业务和跨境业务的理想之地。”黄子轩说。
义乌商城集团全球数贸中心分公司副总经理朱幸平表示,在主体布局上,第六代市场给入驻主体带来了更多平台型资源和服务型资源,引进跨境电商的平台、服务商和设计方,让商品更适合出海。
同时,第六代市场还将提供更多贸易的可能,数字大脑里每天都要有新品的发布,每周都要有爆品的发布。“我们以消费需求为导向,去深度联动产业带,去拓宽义乌小商品的行业的宽度,加深核心产品的行业深度。”朱幸平说。
义乌第六代市场的想象力才刚刚启幕。一个全天候、全时段、全场景的小商品立体展销新模式,正呼之欲出。总的来说,“买全球、卖全球”将变得更加高效与智能。
而且对于商户们来说,这是可感可知,也是可以有实实在在获得感的,而不是为了高端而高端,摸不到碰不着的“概念股”。
既不盲目冒进,也不滞后守成。基于对市场趋势的精准洞察与把握,义乌总是提前布局、稳步推进。义乌之路是一条不断壮大的发展之路,是政府“有形之手”和市场“无形之手”的完美结合。 

相关产品

评论